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10)
发布时间:
2011-05-06 08:36
访问量:
8.5.8 本条规定混凝土在料斗中要保持一定容量,是为了泵送中不使混凝土中断。料斗上的格网是防止超粒径骨料混入料斗。需要及时清除格网上堆积的混凝土和超径骨料,使之能保持筛选作用。
8.5.10 泵送时如因故停泵时,管道内的混凝土将随停止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凝结。本条规定的做法是使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防止凝结。
8.5.11 本条规定的将已泵出的混凝土吸回料斗,重新搅拌后再泵送,也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因停泵而产生离析。
8.5.13 油温超过70℃时,将使液压系统性能下降,液压油变质,密封件老化失效,需要降温后继续运行。
8.5.15 泵送作业时,所有输送管道和液压管道都存在高压,如松开或检修时,高压的混凝土或液压油喷出会造成人身伤害。
8.5.19 作业后,要清除料斗及管道内所有的混凝土,防止凝固后堵塞管道难以清除。采用压缩空气清除时,要按本条要求注意人身防护。
8.6 混凝土泵车
8.6.3 泵车能作360°回转,作业范围大,能泵送垂直距离110m、水平距离520m处的混凝土浇罐。因此,泵车的水平和稳定性,需要达到本条的规定。
8.6.5 这条属于作业前的检查项目,是为了将故障排除在作业之前,防止作业中断。
8.6.7~8.6.8 布料杆全部伸出时,泵车的稳定性减小,不能再移动,更不能用布料杆起吊或拖拉物件,否则将造成事故。
8.6.10 垂直输送的管路,要按本条规定布管,以防止管路中的混凝土倒流。向下倾斜较大的管路,要装接相应长度的水平管,是为了稳定管路中的压力。
8.7 混凝土喷射机
8.7.1 喷射机采用压缩空气将配合料通过喷射枪和水合成混凝土喷射到工作面。作业技术要求高,使用时需要具备本条各项要求。
8.7.7 混凝土从喷嘴喷出时,速度快,压力高,需要防止射及人体,造成伤害。
8.7.11 停机时,先停料再停机,是为了使料仓和输料管内的物料全部喷出,防止存料粘结。
8.8 插入式振动器
8.8.1~8.8.3 振动器属于手持电动机具,这三条就是为了防止漏电,保证使用安全而规定的。
8.8.5 振动器如在干硬地面上试振,由于干硬地面不吸收振动,反弹力将使振动棒损坏。
8.8.6 如振动器软管弯曲半径小于500mm,将使软管内高速旋转的软轴摩擦软管而造成损坏。振动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超过棒长的3/4,如全部插入混凝上,将不易拔出而造成软管损坏。振动棒要避免触及钢筋,否则会因振动而使钢筋位置变动,还可能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影响钢筋的握裹。
8.8.7 振动棒软管断裂,将进入砂浆。如软管长度增加,会使软管内的软轴拉断。
8.9 附着式、平板式振动器
8.9.3 同8.8.5说明。
8.9.4 振动器系高频振动机械,对固定螺栓有较高要求,要符合本条规定,以防止螺栓松动而损坏振动器。
8.9.6 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如使用时间过长,会使电动机过热。如初凝状态的混凝土再次受到振动,将降低混凝土的质量。
8.10 混凝土振动台
8.10.1~8.10.2 振动台属于高频振动机械,对基础和紧固件有较高要求,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松动而损坏振动台。
9 钢筋加工机械
9.1 基本要求
9.1.1 钢筋加工机械是以电动机、液压为动力,以卷扬机为辅机的机械。
9.2 钢筋调直切断机
9.2.6 导向筒前加装钢管,是为了使钢筋通过钢管后能保持水平状态进入调直机构。
9.2.7 调直筒内一般设有五个调直块,第1、5两个放在中心线上,中间三个偏离中心线,先有3mm左右的偏移量,经过试调直,如钢筋仍有慢弯,可逐渐加大偏移量直到调直为止。
9.3 钢筋切断机
9.3.4 钢筋切断时,其切断的一端会向切断一侧弹出,因此,手握钢筋要在固定刀片的一侧,以防钢筋弹出伤人。
9.4 钢筋弯曲机
9.4.2 挡铁轴要有轴套,以消除钢筋弯曲时与挡铁轴的摩擦。
9.4.7 弯曲超过规定直径的钢筋,将使机械超载而受损。弯曲未经冷拉或带有锈皮的钢筋,会有小片破裂锈皮弹出,要防止伤害眼睛。
9.5 钢筋冷拉机
9.5.1 冷拉机的主机是卷扬机,卷扬机的规格要符合能冷拉钢筋的拉力。卷扬钢丝绳通过导向滑轮与被拉钢筋成直角,可以防止钢筋拉断或夹具失灵时不致危及卷扬机。卷扬机要与拉伸中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9.5.6 本条规定装设限位标志和有专人指挥,都是为了防止钢筋拉伸失控而造成事故。
10 装修机械
10.2 灰浆搅拌机
10.2.3 先空运转再加料的操作程序是保证搅拌机运转时不致超负荷,也保护了电动机。
10.3 柱塞式、隔膜式灰浆泵
10.3.4 灰浆中混入杂物或稠度过大时,将造成管道堵塞或输送困难。
10.4 挤压式灰浆泵
10.4.3~10.4.4 这两条是挤压式灰浆泵在使用中采取的停振和防止堵塞管道的安全技术措施。
10.5 喷浆机
10.5.1 密度过小,喷浆效果差;密度过大,会使机械振动,喷不成雾状。
10.5.2 主要是防止喷嘴孔堵塞和叶片磨损的加快。
10.6 高压无气喷涂机
10.6.2 主要是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10.6.5~10.6.6 主要为防止高压射流伤害人体和软管破裂而造成射流伤人。
10.7 水磨石机
10.7.1 强度增大将使磨盘寿命降低。
10.7.2 磨石如有裂纹,在使用中受高转速离心力影响,将造成磨石飞出磨盘伤人事故。
10.7.5 冷却水既起到冷却作用,也是磨石作业中的润滑剂,起到磨石面要求光滑的质量保证作用。
10.8 混凝土切割机
10.8.3~10.8.7 这几条都是要求在操作中遵守的防止伤害人手的安全措施。
11 钣金和管工机械
11.6 折板机
11.6.3 先予折再调整是保护折板质量的具体措施,要求遵循,否则会使质量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浪费。
11.7 套丝切管机
11.7.4 工件伸出卡盘端面过长时成为悬臂,将影响加工,所以后部需要使用辅助托架。
11.7.5 在旋转手柄上加长力臂和进刀过快都将使刀具受损或破坏。
12 铆焊设备
12.1 基本要求
12.1.2~12.1.4 焊接作业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如爆炸、火灾、触电、灼烫、急性中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对危险性失去控制或防范不周,就会发展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几条规定是为了抑制和清除危险性而制订的。
12.1.5 长期停用的电焊机如绕组受潮、绝缘损坏,电焊机外壳将会漏电。在外壳缺乏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时,人体碰及将会发生触电事故。
12.1.6 焊机导线要具有良好的绝缘,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不要将焊机导线放在高温物体附近,以免烧坏绝缘;不许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或其他金属物体搭接起来形成焊接回路,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12.1.7 焊钳要有良好的绝缘和隔热能力,握柄与导线的连结要牢靠,接触良好,导线连结处不要外露,不要用胳膊夹持,这些规定是为了防止静电。
12.1.8 焊接导线要有适当的长度,一般以20~30m为宜,过短不便于操作,过长会增大供电动力线路的压降;其他措施主要为了保护导线。
12.1.9 如在承压状态的压力容器及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带电设备和承载结构的受力部位上进行焊接和切割,将会发生爆炸、火灾、有毒气体和烟尘中毒、触电以及承载结构倒塌等重大事故。因此,要严格禁止。
12.1.10 焊接青铜、铅等有色金属时会产生一些氧化物、烟尘等有毒物质,影响工人健康。因此,要有排烟、通风装置和防毒面罩。
12.1.9~12.1.11 这三条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爆炸、火灾、触电、中毒而引起重大事故而规定的。一般情况下,对于存有残余油脂或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容器,焊前要先用蒸气和热碱水冲洗,并打开盖口,确定容器清洗干净后,再灌满水方可以进行焊接;在容器内焊接时要防止触电、中毒和窒息,因此通风要有保证,还要有专人监护;已喷涂过油漆和塑料的容器,在焊接时会产生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在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将导致中毒或损害工人健康。
12.1.12 预热焊件的温度达到700℃,形成一个比较强的热辐射源,可以引起作业人员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比例失调,出现不适症状,同时会增加触电危险,所以要设挡板、穿隔热服等,隔离预热焊件散发的辐射热。
12.1.14 在焊接过程中,焊工总要经常触及焊接回路中的焊钳、焊件、工作台及焊条等,而焊接设备的一次电压为220V或380V,空载电压也都在60V以上,因此,除焊接设备要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外,焊接时焊工要穿戴干燥的工作服和绝缘的胶鞋、手套,并采用干燥木板垫脚、下雨时不在露天焊接等防止触电的措施。
12.1.15 手工电弧焊要求按焊机的额定电流和暂载率来使用,既能合理地发挥焊机的负载能力,又不至于造成焊机过热而烧毁。
12.2 风动铆接工具
12.2.3 使用前要拆检各个部件,保持工作机构干净和润滑良好。
12.2.4 用铁丝将窝头绑扎牢固是预防在使用时窝头脱出伤人。
12.2.8 钻头中心不与钻孔中心对正将会折断钻头。
12.3 电动液压铆接钳
12.3.3 高压油管易受机械损伤,扭曲时易断裂。
12.4 交流电焊机
12.4.1 初、次级线不能接错,否则焊机将冒烟甚至被烧坏;或因将次级线错接到电网上而次线线路又无保护接地或接零,焊工触及次级线路的裸导体,将导致触电事故。
12.4.2 接线柱的螺帽、螺栓、垫圈要完好齐全,不要松动或损坏,否则会使接触处过热,以致损坏接线板;或使松动的导线误碰机壳,使焊机外壳带电。
12.4.3 多台电焊机的接地装置均要分别将各个接地线并联到接地极上,决不能用串接方法连接,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接地回路不致中断。
12.5 旋转式直流电焊机
12.5.3 电刷有大量火花,表明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将使换向器发热或烧灼,要查明故障原因,予以排除。
12.5.5 如在负荷时调节焊接电流,将导致换向器发热或损坏,改变极性并将导致接地线带电发生触电事故。
12.6 硅整流直流焊机
12.6.2 硅整流元件与散热片如连接松动,会影响散热效果,将导致硅元件损坏。
12.6.4 用摇表测试主变压器和控制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会导致绕组短路。
12.7 氩弧焊机
12.7.5 氩气是液态空气分馏制氧时获得的副产品,由于氩气的沸点介于氧气和氮气沸点之间,沸点温度差距较小,所以在制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含一定量的氧、氮和水分等杂质,而且有氩气瓶是用经过清洗的氧气瓶代替的。因此,安装的氩气减压阀,管接头不要沾有油脂。
12.7.7 氩弧焊是用高频振荡器来引弧和稳弧的,但对焊工健康有不利影响,因此,要将焊机和焊接电缆用金属编织线屏蔽防护。也可以通过降低频率来进一步防护。
12.7.8 氩弧焊大都采用钨极、钍钨极、铈钨极,如在通风不畅的场所焊接,烟尘中的放射性微料可能过浓,因此要戴防毒面罩。钍钨棒的打磨要有抽风装置,贮存时最好放在铅盒内,更不许随身携带,防止放射线伤害。
12.7.11氩弧焊工人作业时受到放射线和强紫外线的危害(约为普通电弧焊的5~10倍)。所以工作完了要及时脱去工作服,清洗手脸和外露皮肤,消除毒害。
12.8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12.8.2 大电流粗丝的二氧化碳焊接时,要防止焊枪水冷却系统漏水,破坏绝缘,发生触电事故。
12.8.3 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气瓶,不能在阳光下曝晒或用火烤,以免造成瓶内压力增大而发生爆炸。
12.8.4 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要采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供电。
12.9 等离子切割机
12.9.1 等离子切割机的空载电压较高(用氩气作为离子气时为65~80V,用氩氢混合气体作为离子气时为110~120V),所以设备要有良好的保护接地。
12.9.5 等离子弧温度高达16000~33000K,由于高温和强烈的弧光辐射作用而产生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及金属粉尘的浓度均比氩弧焊高得多。波长2600~2900埃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弧焊为1.0,等离子弧焊为2.2。等离子弧焊流速度很高,当它以1000m/min的速度从喷嘴喷射出来时,则产生噪声。此外,还有高频电磁场、热辐射、放射线等有害因素,操作人员要按本规程第12.7节氩弧焊机一样,搞好安全防护和卫生要求。
12.10 埋弧焊机
12.10.1 埋弧焊机在操作盘上一般都是安全电压,但在控制箱上有380V或220V电源,所以焊接要有安全接地线。盖好控制箱的外壳和接线板上的罩壳是为防止导线扭转及被熔渣烧坏。
12.11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机
12.11.4 参照建设部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表选取。
12.11.6 参照建设部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检验处理。
12.12 对焊机
12.12.2 对焊机的主要危险是触电,这种事故主要是在变压器的一次线圈绝缘损坏时发生的。因此,要有良好的保护接地。
12.12.5 由于超载过热及冷却水堵塞、停供,使冷却作用失效等有可能造成一次线圈的绝缘破坏。
12.12.7 在进行闪光对焊时,大的电流密度使接触点及其周围的金属瞬间溶化,甚至形成汽化状态,会引起接触点的爆裂和液体金属的飞溅,造成焊工的灼伤和引起火灾,所以闪光区要设挡板。
12.13 点焊机
12.13.1 工作前要清除上下电极的油渍及污物,否则将降低电极使用期限,影响焊接质量。
12.13.2 这是规定的焊机启动程序,如违反操作程序,就会发生质量及安全事故。
12.13.3 焊机通电后,要检查电气设备、操作机构、冷却系统、气路系统及机体外壳有无漏电现象。
12.14 气焊设备
12.14.2 氧气是一种活泼的助燃气体,是强氧化剂,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0.9%,增加氧的纯度和压力会使氧化反应显著加剧。当压缩氧气与矿物油、油脂或细微分散的可燃粉尘等接触时,由于剧烈的氧化升温、积热而发生自燃,构成火灾或爆炸。因此,氧气瓶及其附件,胶管、工具等不能沾染油污。
12.14.4 工业用的乙炔,主要是用水分解工业用电石而得到的,这种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乙炔发生器要有良好的散热条件,以避免这种反应热造成发生器的整体或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爆炸。同时贮存电石的地方需要干燥,电石桶要密封,防止被水浸湿引起电石分解反应而发生事故。
12.14.8 乙炔本身具有爆炸性,当压力超过147kPa,如温度达到580℃~600℃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要避免乙炔发生器中因反应过快、水过期不换、电石篮散热不良等造成局部高温。其次乙炔与铜、银等金属长期接触时能发生乙炔铜和乙炔银等爆炸物质,所以,凡是供乙炔用的器具、管接头不能用银或含铜量70%以上的铜合金制造。
12.14.9 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要设置回火防止器和泄压胶皮薄膜,一是防止回火二是当爆炸发生时泄压胶皮薄膜首先遭到破坏,将大量气体和热量释放出去,从而保住容器主体,避免设备损坏和在场人员伤亡。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下载